群英谱 | 冲在反腐一线的“蓝天战士” ——记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周迪吉
来源:襄阳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:2023-06-27

昔日一身戎装、立志保家卫国,今日一身正气、心系海晏河清。从蓝天战士到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的“啄木鸟”,转换的只是角色和工作岗位,不变的是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!他,就是老河口市纪委监委办案能手周迪吉!

在纪检监察战线奋战的17年里,他永远吹响反腐败斗争的冲锋号,先后主办或参与了30余起“双规”、“留置”案,其出色的办案能力在系统内闻名遐迩,多次抽调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、省、市纪委监委查办大案要案。在一次对一名副部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的内审谈话时,他快速突破的工作能力,曾被中纪委专案组的领导称赞“只要老河口一出手,就知违纪违法有没有!”。

精准突破攻“堡垒”

“敢于担当,业务过硬,敢打硬仗。”这是同事们对周迪吉的评价,不管案件有多复杂、多棘手,周迪吉总能在蛛丝马迹中精准找到关键线索并迅速突破案件。

2018年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后,周迪吉主办了老河口市纪委监委第一起留置案。

嫌疑人为襄阳某医院科室主任张某某,周迪吉接到任务后,加班加点开展初核工作。面对海量的银行交易流水,他将核查重点侧重于2012年“十八大”以前的单向资金转账,很快一笔2010年杨某向张某某妻子的2万元转账记录,引起了周迪吉的注意。

通过大量的其他银行交易关联发现,杨某与张某某及妻子并没有其他资金往来,交易背后肯定藏有猫腻,于是周迪吉顺藤摸瓜,发现杨某的资金来源是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,7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大额转账,其中必有蹊跷!

带着疑问,周迪吉来到老太太的老家唐县镇走访,得知老太太的儿子邱某在北京做医疗器材生意,精准锁定了邱某为重大作案嫌疑人,并将此人作为案件重要突破口,最终认定张某某收受公司回扣共计人民币271万元。

抵御诱惑不留情

“要想抵住诱惑,必须要对自己狠一点!”身处审查调查第一线,周迪吉经常要面对金钱、利益和人情的诱惑,他明白,必须下狠心用“铜墙铁壁”把自己牢牢围住。

“螃蟹估计放坏了,我折合1000元现金还给你……”在一次查办案件过程中,被调查对象的家属几次想与周迪吉见面说情,但都被周迪吉严词拒绝。被调查对象的家属眼看没有办法,将两条烟、一箱酒和一盒螃蟹放在周迪吉家属院门口就走了。过了几天,周迪吉发现后,将烟酒原封不动还给了对方,想着螃蟹可能放坏了,他自掏1000元现金给了对方,算是买螃蟹的钱。

“我不抽烟,这包烟打开了放着也是浪费,您就拿着抽吧!”此前,一名涉案人员对周迪吉不徇私情早有耳闻,便用此种形式讨好周迪吉,但周迪吉坚守底线,哪怕是开封了的一包烟也坚决不要。

在大家的眼里,周迪吉就是这样铁面无私的“铁人”。在他看来只有自清,才有底气办好每一个案子。正是靠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,周迪吉经手的案子最终都办成了铁案。周迪吉说:“我们是纪检监察干部,必须做到‘执纪者必先守纪、律人者必先律己’,要坚持实事求是,坚决不能办人情案、关系案。”

卸下戎装守初心

加入纪检监察队伍以前,周迪吉同志是一名有着17年军龄的优秀空军战士,2006年部队转业后,因为工作出色,他进入了纪检监察系统工作。

在同事们的记忆里,他几乎没有过个正常的节假日。周迪吉习惯了快节奏的工作,觉得自己忙没什么,最大的遗憾就是亏欠了家人。由于常年驻守办案点,四、五年都没回湖南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,父亲两次突发心脏病,病情危急住院,由于案子正在紧要关头,为了不错失办案时机,也没能回去探望。案子结束后,他才回老家看望了老人,病床上的父亲紧紧握住周迪吉的手,虽然没有说话,但那坚定的眼神里透露出父亲对儿子工作的理解与敬畏,此时,周迪吉早已红了眼眶。

无数次在深夜与女儿的电话里,他都答应,“爸爸办完事情会立即回来的。”按下电话,他又转身埋头在卷宗里。在高考那天,女儿也没能见到他的身影,于是被姑娘称作“骗子”,幸好女儿的妈妈理解,“爸爸不是骗子,爸爸只是一名恪尽职守的纪检干部。”

既然选择做一名纪检监察干部,就要有奉献的觉悟、担当的脊梁。周迪吉说:“唯有坚持原则底线,办好每一件案子,才能不负对家庭的亏欠,才能不负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期望!”

2022年,周迪吉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