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张假钞里的家风:姥爷的 "空心有节" 课
来源:汉江国投纪委 发布时间:2025-06-25

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深秋傍晚,暮色裹着几片枯黄的梧桐叶扑打窗棂。小姨推门时,脸色比天色更沉 —— 她攥着张皱巴巴的百元钞,指节因用力泛白。灯光下,纸币纹路模糊、水印浅淡,毛边在指尖簌簌发响。

"假的?" 姥姥从厨房探出头,眉头瞬间拧紧。小姨点头的刹那,眼眶漫上红雾:"今天没细看,等发现人早走了...... 这是我好几天的工资啊。" 那时她刚参加工作,微薄的薪水让一张假钞成了沉重负担。当二舅压低声音说 "明天去集市花给眼力不好的摊主" 时,饭桌上的附和与沉默,让空气变得粘稠。

"不行。" 藤椅上的姥爷突然开口,声音不高却像石头砸破水面。他走进里屋,拿出褪了色的蓝布帕包,数出一百元真钞递给小姨:"你工作不易,不能吃亏。" 说罢拿起假钞对着灯光端详,折好放进上衣口袋,"明天我去银行上缴。"

"爸,这白亏一百块啊!" 二舅急道。姥爷目光平静却锐利:"咱们家不做亏心事。" 那晚临睡前,他坐在院里听广播,摸着我的头说:"做人要像竹子,空心有节 —— 空心是坦荡,不藏私心;有节是守原则,不贪小利。" 月光爬上他花白的鬓角,把这句话镀成银辉。

次日清晨,我跟着姥爷走进银行。看他将假钞递给柜员,看工作人员剪角作废,看登记簿上落下工整的记录。柜员称赞 "您真讲诚信" 时,他只是淡淡点头。走出银行的瞬间,朝阳把他微驼的背影照得格外挺拔。

后来我才知道,这位用蓝布帕包攒钱的老人,抗美援朝时冲在前线,基层工作干了四十年,一身中山装穿了十年又十年。93 年人生里,他用一张假钞教会我们诚实,用一辈子节俭诠释知足。如今姥爷虽已离去,但那句 "空心有节" 仍在家族里生长 —— 小姨成了党员,经手账目分毫不差;二舅做生意宁亏不欺客;而我在岗位上始终记得:有些亏吃得心安,有些便宜占得心慌。

廉洁从不是口号,而是融进血脉的坚持。就像姥爷当年放进帕包的那一百元,和他上缴假钞时挺直的脊梁,早已在时光里长成一棵竹子,用空心与骨节,撑起三代人的精神晴空。

作者:张照泽 童贞